資管新政
監管層下一步將根據資管業務定位,分類處理現有多類業務,一方面將對問題較多的非標融資、結構化配資業務進行整頓,另一方面也將大力鼓勵資管機構更多從事主動類業務。
新八條底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實施后,有關資管業亂象整頓和治理還在持續,監管層的思路和治理邏輯也正在愈發清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8月3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組織召開“基金管理公司合規風控培訓會”,邀請證監會機構部專家對已發布和擬發布監管規則進行講解。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專戶子公司高管,以及基金業協會資管業務專業委員會、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專業委員會委員共350余人參加了會議。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會議上指出,部分機構存在偏離資管本業,“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受托責任履行不到位,缺乏持續長遠規劃等問題。其強調,行業機構要主動回歸資管本源、堅守資管底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監管層在會議上傳達了當前以基金子公司為代表的資管機構存在的治理與組織架構和業務問題。其中,組織架構層面存在母子公司存在內控失當、同業競爭、股權兼職領薪等現象;業務層面則衍生出偏離本業、缺乏有效規范等結癥。
據接近會議人士透露,監管層表示未來將堅持“興利除弊、回歸本質”的原則,引導資管業回歸資管本源;同時也將“強化底線、穩中求進”,平穩有序地化解風險。
會議稱,下一步,證監會將落實依法從嚴全面監管要求,繼續做好完善制度供給等工作。在規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方面,將嚴厲打擊資管產品剛性兌付、違規配資、資金池等觸碰底線的行為,嚴格限制子公司非標融資類、嵌套投資類業務,強化對結構化產品的監管。
梳理資管業“癥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監管部門在會議上指出,目前部分資管機構存在內控失當、同業競爭、股權兼職領薪、偏離本業、缺乏規范以及個別業務風險加大等問題。
例如監管部門認為,部分基金自公司下設多層級下屬機構,業務類型復雜,內部管理存在失控隱患;另有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存在明顯的同業競爭,違背協同發展初衷。此外,一些母公司人員在子公司兼職領薪且持有股份,關聯交易管理不到位,潛在較大的利益沖突隱患。
在業務層面,不少資管機構偏離資產管理主業,更多地從事融資類、通道類業務,積聚了行業風險。
在業務層面,不少資管機構偏離資產管理主業,更多地從事融資類、通道類業務,積聚了行業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從此次監管層通報的內容來看,目前資管新政的升級,仍是當前的混業資管和影子銀行活動整體治理目標的延續。
“這個和李超(證監會副主席)之前在哈爾濱講話時說要讓資管機構‘回歸主業’是一脈相承的,本質上是讓資管去通道化、去剛性兌付化。”8月30日,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種種問題與亂象背后,亦有部分資管產品遭到投資者投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權威渠道獨家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基金業協會共受理資管產品投訴18起,涉及產品18只,其中包含12家基金子公司、4家基金公司和1家期貨公司。
據監管部門分析,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投資者和管理人在合同條款理解上存在分歧,投資者在再出現虧損后會挖掘有利條款進行投訴;二是個別產品出現延遲兌付,投資者質疑管理人存在盡職調查、投后管理等問題,對此相關派出機構已進行現場檢查和暫停業務等處罰措施。
與此同時,監管層相關人士也在會議上對資管業務亂象背后復雜的混業監管趨勢進行了闡述和解讀。
監管層人士指出,今年以來,銀監會證監會針對銀行理財、私募資管、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等多項業務下發辦法或通知強化監管,在當前的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金融監管“多管齊下”促使資管業務脫虛向實、將杠桿、去通道的趨勢明顯。
但其同時認為,“各類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仍然有充足的資產出表、加杠桿、非標轉標的動力,在此背景下,資管機構開始利用場外衍生品、資產證券化等多種創新模式規避監管。”
四措施“分類處理”
監管層人士表示,未來將堅持“興利除弊、回歸本質”的原則,引導資管業回歸資管本源;同時也將“強化底線、穩中求進”,平穩有序化解風險。
同時,監管層表示將根據資管業務定位,分類處理現有業務,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四類措施:
一是要禁止產品剛性兌付和結構化配資業務,禁止資金池;二是要限制通道業務和非標融資業務;三是要加大對投顧類產品和結構化產品的規范力度;四是鼓勵有能力的機構拓展主動投資管理類業務。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獨家報道,監管層在下發“新八條底線”之后,已考慮對資管計劃的產品備案環節進行更多細致化的規范;并分別就產品的備案審查和自律管理(備案審查)、委托第三方機構提供建議服務(投顧類業務)、結構化資產管理產品(下稱結構化產品)進行了新的窗口指導與意見征求。
對于作為規范目標的結構化產品,多家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人士也透露,投向非標資產的融資類結構化產品,不再予以備案。
此外,監管部門在上述會議中披露,自去年以來已采取了一系列針對私募業務的監管措施。其中包括去年底組織“客戶適當性”專項檢查,其在25家被選取的機構中最終發現并查處了6家機構的問題。
據披露,在2016年初,監管層已窗口叫停資管機構子公司及關聯公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今年4月以來,基金業協會也啟動了新產品備案及存量產品增長情況的每周檢測工作。
“叫停私募管理人登記是為了規避資管子公司利用私募基金開展業務,進而突破相應的凈資本和風險資本管理。”前述基金子公司負責人表示,“雖然新的資管辦法會對持牌機構的私募業務的凈資本等指標問題進行并表,但考慮到關聯公司和子公司的復雜性,所以才會叫停持牌類機構走私募備案。”
“2016年5月,組織開展基金專戶子公司資金池、互金平臺等專項檢查,同時加強專項核查。”據監管層披露,“2015年底以來,對近十家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違規,已/擬采取了暫停產品備案監管措施。”
|